示范校建设宣传学习百问(二)
第三部分 示范学校项目名称诠释
30.什么是国家中职示范校?
示范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简称,是指办学特色鲜明、管理工作规范、就业质量较好、社会声誉较高、成绩突出并在改革、发展和建设中起骨干示范作用,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31.什么是重点支持专业?
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学校3至5个专业的建设,这种被选中进行重点建设的专业叫做重点支持专业。
32.什么是特色项目?
项目学校除了选择3至5个专业进行建设外,还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选择1至2个专题进行建设,被选中进行建设的这种专题,叫做特色项目。
33.什么是示范学校的《任务书》,它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
示范学校的《任务书》的全名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是学校在得到三部委批准立项后,与《建设方案》同时上送的一个必备文本。《任务书》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学校基本信息、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及特色项目的进度表、资金预算表等。
34.什么是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它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
示范学校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全名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是学校在得到三部委批准立项后,与《任务书》同时上送的一个必备文本。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由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和实施步骤六部分组成。
35.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书》与《实施方案》有什么关系?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是示范学校建设的总体策划与系统设计,把其中的建设目标与建设进度提取出来,就形成了任务书的基本内容。所以《任务书》与《实施方案》在内容上一致、逻辑关系上对应、项目内涵上相同、系统结构上相称、目标进度上统一、资金安排上相符。
36.在示范校建设中,“项目”一词有哪三种含义?
在有关示范学校建设的文本中,“项目”一词具有三重含义。在国家层面上,一所立项建设的学校就是一个项目,全国约有1000个项目,所以有“项目学校”之说。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一般是校长。在学校层面上,每一个专业或者特色事项也是一个项目,所以有“专业项目建设”、“特色项目建设”之说。每一所立项建设的学校一般有4至6个这样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负责人一般是专业带头人或部门负责人。
37.我校示范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示范校项目建设,打造地方优质民生工程。到2014年,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药物制剂、汽车检测与维修、工程测量、电气维修等5大重点专业项目及哈尔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特色项目建设计划全面落实,促进相关专业群同步得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收到显著成效,保障学校改革发展与创新机制基本健全,学校健康、规范、科学发展的各项制度基本完善,教工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大幅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得到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社会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档升级,改革创新实现跨越,社会吸引力和贡献力显著提高,服务就业、改善民生效果明显,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38.我校示范校建设的年具体目标是什么?
(一)2012年6月—2013年6月
1.成立项目建设工作机构,制定和完善项目建设与管理的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建立项目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参与示范学校建设,确定项目建设计划的分阶段目标,并把任务落实到人。
2.按照建设方案建设进度,推进建设项目: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完成五个重点专业的岗位能力、行业发展调研,形成重点专业的年度调研报告15份,校企合作完成五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并在五个重点专业中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重点专业“教学做一体”课程体系改革方案5个,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五个专业建设项目核心课程的标准,完成9部特色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在教学中使用;完成8门精品课程建设。完善学校信息中心制度建设,加强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初步完成“信息化数据”网络平台所需的软硬件投入,配置管理和服务系统软件。初步完成资源库建设框架及五个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2)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代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培养6名专业带头人,培养12名骨干教师,培养13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达到86%,每个专业选派不少于2名骨干教师到企业接受锻炼、国内职业教学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修,聘请不少于13名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和指导实训。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各个重点专业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组5个,参与并指导专业动态调整、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改革等,建立完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新建立8个校外实训基地,新建立3个订单合作企业。新建及改扩建校内实习实训室3个,实验实训设备增加200台套。为区域内学校培训中职教师及企业培训员工1200人次,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15000人次的就业能力培训。
(二)2013年6月—2014年6月,深度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全面建成。
建设完成五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一个特色项目全部建设内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办学条件、专业建设、科研能力、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基本建成,使学校发展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学特色的示范,在全国同类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全面完善并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和实施重点专业“教学做一体”课程体系,编写修订完善10本特色校教材的编写,并在教学中应用;再完成7门精品课程建设。以校园网络环境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平台,建设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招生就业管理、教学管理、学籍及学生信息等电子化管理,使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逐步为各重点专业建成网络教学视频库、声像资料库、电子教案及课件库、数字化素材库、模拟仿真系统及试题库等40套以上。
(2)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代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继续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和8名骨干教师,培养14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到90%。每个专业选派不少于2名骨干教师接受到企业锻炼、国内职业教学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修,聘请不少于13名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和指导实训。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新建立9个校外实训基地,新建立3个订单合作企业新建及改扩建校内实习实训室10个,实验实训设备再增加200台套。为区域内学校培训中职教师及为企业培训员工1260人次,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15000人的就业能力培训。
39.我校示范校建设的宏观效益有哪些?
经过两年的建设,学校将建成集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将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办学实力,办学更严谨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更优质,学校在重点专业方面的特色优势也将更加凸显,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内部管理、教育内容创新等方面示范作用更加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本地区中职学校搭建教学改革与创新、师资培训、合作与交流平台,带动区域中职教育健康发展,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典范。
40.我校示范校建设的预期效益有哪些?
(1)专业建设。通过示范学校建设,使专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五个重点专业为引领的相关专业群特色。建设15门校级精品课程;开发19本校本教材,新建10个校内实习实训室,更新400台套仪器、设备。开发建设36套专业教学、仿真实训软件等的数字化共享资源,建成重点建设专业的网络学习、教学管理等信息化平台。
(2)人才培养。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强化一体化教学能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0%,有效地服务地域经济的发展;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位于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
(3)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共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10名,培养骨干教师25名,新增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26名,引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25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比例提升到90%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占7%以上,高级职称占30%以上;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两年内,立项省级以上课题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的篇数每年增长8%以上。
(4)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扩大校企合作领域,拓展校企合作形式。两年内,拓展校外实训基地17个,与6家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建设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共育平台。
(5)社会服务。进一步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两年内向社会输送掌握熟练技能的各级各类技工4000人。特色项目的建设成为最具时代特点、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就业实训基地。每年可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培训15000人次。年开展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4000余人次,有效促进就业及社会和谐与稳定,成为本地区优质民生工程,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41.我校示范校重点专业和特色项目分别是什么?
重点专业是:机械加工技术、药物制剂、汽车检测与维修、工程测量、电气维修。
特色项目是:哈尔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
42.机械加工专业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完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各工种专向化实践教学、训练鉴定项目课程,深化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建设精品课程3门,开发校本教材6本,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6套(题库、电子教案、技能视频等);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双师型”专任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聘请能工巧匠6人,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支柱、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以深化校企合作为载体,建立以订单培养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渠道,依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大型企业,新建4个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教师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基地,同时利用我校师资和实训资源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生产服务,年均社会培训200人次以上。
43.机械加工专业的建设思路是什么?
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合理定位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向,优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设,全力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发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支柱,社会高技能人才为补充的专兼结合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通过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密切学校、企业、行业三者关系,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间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