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材料目录三(7.10前)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29日

人民论坛:假如“陀螺”没了“轴向”

两个陀螺,一个静止,一个绕轴旋转,当受到外力推动时,前者不规则地颠倒翻滚,而后者则保持着固定的轴向稳稳向前飞去。这是“神十”航天员在“天宫”授课中的一幕。在环境、外力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只是缘于“轴向”的有无,两个陀螺的表现大相径庭。这样的一幕,耐人忖思。

睹物及人,不由联想到党史中的一些事:92年前,有13位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而原本一条船上的同志,在之后的历史洪流中却异途殊归,有的为革命献出生命,有的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有的却脱党、叛变。是什么,导致他们在史册上镌刻了不尽相同的人生轨迹?原因当然很多,史家见仁见智,但少有异议的一条,应该是一些人始终不渝,而另外一些人放弃了信仰。

“轴向”维系着陀螺的稳定性,令其运动的方向、姿态、轨迹不复摇摆和杂乱。跟陀螺的“轴向”一样,信仰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一如陀螺没了“轴向”,丢了信仰的人生,必将成为一个盲目的“陀螺”,一个不能把握自己前途命运的“陀螺”,一个没有力量书写优美人生轨迹的“陀螺”。

信仰是人生的“北斗星”和“陀螺仪”。除了信仰,还有什么,能让柔弱的巾帼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能让一介书生直面生死,从容掷笔而去?能让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百折不挠、前仆后继?能让一个坚毅的政党带领人民从苦难与挫折走向辉煌和胜利?

一个陀螺没了轴向,必然会“翻跟头”。如果这个“失准”的“陀螺仪”恰好被安放在航天器上,势必会酿成一场灾难。作为驾驭着“中国号”航船驶向“中国梦”的执政党,每名党员特别是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都好比这艘航船的一个“陀螺仪”,不难想象,“陀螺仪”之“轴向”的些微摇摆、倾斜和偏移,蹉跎的不惟一时的航速,影响的甚或是整个航程的方向乃至对“中国梦”的抵达。

陀螺的“轴向”不会凭空而来,也不会永不消失,要保持“轴向”,需要绕轴向心的作用力。这种力,怕的是懈怠和折腾,需要的是常检修和长鞭策。惟有去除“污垢”和“锈蚀”,时加“澡雪”和“沐浴”,信仰之“轴”才能不腐不蠹,运转顺畅,熠熠生辉。

当然,正如再渺小的陀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轴向”,人生的信仰,也并非总是与枪林弹雨、生死考验连在一起。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同样能够感受到一些普通人给予我们的信仰的光华、温暖和力量。那些“身边的好人”,那些平凡的“最美”,那些以自己的真与善、信与爱、公与义来呵护社会良心的你、我、他,就如“神舟”、“天宫”上那一个个微小却关键的“陀螺仪”一样,以自己默默的秉持和坚守,维系着整个社会的正确“轴向”、公序良俗和光明未来。

有哲人曾言,“假若一条船不知道它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假如一个人丢了信仰,就如同一只陀螺没了“轴向”,就如同一条船迷了“码头”,他该靠什么,来穿越前进航程上的迷雾和风浪,抵达人生的光明彼岸呢?

 

人民日报今日谈:领导带头万事不愁

“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日前中央政治局的要求、半年多来转作风的成效,都在说明一个道理:领导带头,万事不愁。

领导的方法千万条,带头表率是第一条。一位老同志说得好,什么叫领导?“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你在台上讲人、人在台下讲你,你讲的还管什么用?在这个意义上,不管转作风,还是干事业,只要领导身先士卒,说话办事就有底气,规章制度就有权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治国理政来说,这种榜样,首先是领导干部的榜样。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给人看。领导干部以天下为公的宽广胸襟,以严于律己的品德境界,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就能激发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就不惧怕前行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个人理论文章:让“群众路线”根植党员干部心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4月2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一刻也不能忘,群众观点一刻都不能丢。

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高调开局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迅速作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关于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是对“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不良作风”回潮现象的有力遏制,可谓正当其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毋庸置疑,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及时、很必要。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过这次为时一年左右集中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一定会明显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一定会更加紧密,群众的满意度以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一定会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纵观全党上下曾经开展过的各种集中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一学一撂”、“前学后忘”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换言之,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路线、理论等并没有完全地根植于党员干部的心中,也就是说重学习轻实践、重教育轻运用的现象有待克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要坚持做到“心中有民”。“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时时刻刻关注群众、关心群众、关怀群众。应该说,群众路线不是今天才提的。之所以新一届党中央再次提出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是群众路线确实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党员干部的心中缺乏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很有必要重温一下、重申一回、重植一次。落地才能生根,入心才能践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必须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都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中落地生根。

 

个人理论文章:群众路线聚焦作风建设,谱写中国梦新篇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6月19日 人民网)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全体党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为何聚焦作风建设上?聚焦作风建设是群众路线生命线的延伸。在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问题不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所以,“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何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四风”问题,违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被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坚持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对和谐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都有重要意义,解决好“四风”问题,也将为解决好党内其他的一些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

群众路线聚焦作风建设,谱写中国梦新篇章。“依靠群众撼山易,脱离群众搬砖难”,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要实现伟大祖国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我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创造便利条件。

 

个人理论文章: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应带头谱好“三部曲”

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参与者,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

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只有领导干部带头行得端、走得正,才能影响人,带动人,凝聚更多“正能量”。那么,各级领导又该如何真正践行好此次的教育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关键要谱好“三部曲”。

谱好带头学习曲。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教育实践活动中,首先得认真学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精神等党中央重要的文史文件,真正做到“学习深一步”。同时,还要向我们老一辈革命先辈与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与战士同吃野菜;朱德同志坚持和红军战士一道挑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榜样。我们也欣喜看到,本月18日下午,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带头深入武乡县砖壁村下乡帮农民除草。笔者真心希望越来越多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向袁纯清书记看齐,真正到基层转作风,接地气,做到“红红脸、出出汗”。

谱好带头务实曲。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广大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在1988年习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也大力倡导领导干部要“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简称“四下基层”)。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广大领导干部要弘扬苏区精神,秉承 “四下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祛除虚夸,祛除政绩工程,真正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务实奋进,真心为百姓谋发展、谋福利,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民心工程。

谱好带头自省曲。古人言“日三省、而行无过”。各级领导干部在践行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尤其是要时时反省自身是否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并以敢于亮短揭丑的勇气和态度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自省过程是蝶变的过程,在内心的痛苦挣扎后,想必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也真正能够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个人理论文章:人民群众的幸福是推动我党向前奋进的“原动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人民网)

会议以电视电话形式举行,此举再一次彰显出党中央领导身体力行节俭之风的新姿态。自新一届领导人履职以来,严控公款消费、下派巡视组、清卡退会等行动,无不表现出党中央厉行节俭、打击腐败、倡导廉洁的决心。

我党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新政,归根结底是为了一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改革的推动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才能牢牢把持住发展的原动力,更好的谋求发展,更况且我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告诫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那什么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们群众是我们党的原动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实现我们党的日益强大,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

人心向背是关系我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人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到底,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赢得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当然,广大党员同志首先要做好自己,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只有得到人民认可方能取得工作实效。只有国家发展强大,人民才能幸福和谐;只有人民幸福和谐,国家才能长效发展。


 个人理论文章:总书记让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背后的深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习近平强调,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参与者,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

让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体现了党中央的热切期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标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酝酿时间长,调研充分,从试点到推开,从形式到内容,都承载着党中央的热切期待。尤其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十二个字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极其丰富,标准极高,要求极严,在全党掀起了新一轮整风热潮。这项活动开展的成效如何,是否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既要做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要做活动的参与者,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把自己摆进去,真正融入进去。

让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是党中央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要把自己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名参与者,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对照标准、找出不足、严格整改、务求成效。每一项活动都做到亲历亲为,自己动手、动口、动脚,沉下去、潜进去、融进去,真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活,进一步端正自己的群众观,彻底摒弃“官本位”落后思维,切实践行群众路线。一旦把自己摆进去了,让群众看得见人,听得清声,让群众知道领导干部在干什么,这本身就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群众生活在一起,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一定会赢得群众的理解、拥护、支持,党群、干群之间就不会存在任何隔阂,党群干群一心,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完成呢?

让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是落实中央严管干部精神的具体举措。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出台,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已经为全党做出了榜样、提供了标杆,党员干部该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已经有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可喜的是,各地各部门纷纷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制订了相关规定,严格约束党政机关干部、工作人员的言行,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一批顶风违纪者受到查处,一些老虎、苍蝇被绳之以法,从领导干部开会、办文、出行、招待等等几乎每个工作环节都可以看到“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的种种变化,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党员干部管理的力度空前加大。俗话说: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央严管干部、坚决惩治腐败,是取信于民的得力举措。而且,领导干部主动放低身段,置身于群众当中,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视线之内、监督之下,在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更有利于群众监督作用的发挥。

 

个人理论文章:人民日报:让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刚性需求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党将开展为期一年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让活动取得成效,让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让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刚性需求。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却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文件联系群众、以会议联系群众,把群众路线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到实处。

在这些地区和部门,群众路线实际上被当作细线、柔线,执行不执行要看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的高低,要看上级问责压力的大小,而很少看群众要求不要求、满意不满意。这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走群众路线是对群众恩赐的观念,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想法,从而在走群众路线上不主动、不上心、走形式、图虚名。 

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刚性的制度支撑,现有的一些制度弹性大、约束力弱、收效慢。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使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刚性需求,使党群、干群之间非制度化的柔性联系变成制度化的刚性联系。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核心在于切实践行“权为民所赋”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做裁判员和鉴定师,真正能够选择人、评价事、监督“位子”、决定“帽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刚性需求,使党员干部不是仅仅靠自觉而是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当前,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活动开展好,既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抓铁留痕、踏石留印——让活动留下发挥长效作用的制度之“痕”和制度之“印”。只有让党员干部必须为了群众淬党性、必须依靠群众出成绩、必须深入群众明得失、必须服务群众求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概言之,就是把评判权交给群众,让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刚性需求,让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

 

     个人理论文章:领导干部改进作风还需“钉钉子”精神

当前,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其实都是作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的集中表现,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作风顽疾,绝不是一两天才形成的,也不能仅靠一两天就能彻底根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发挥出“钉钉子”的实打实精神,建立起“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改进作风也好比钉钉子,不能指望一步到位、一招见效、一药病除、一干二净,需要一个问题连一个问题、一步接着一步、一环扣着一环、一届接着一届,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和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这是对领导干部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如何发挥“钉钉子”精神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需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从自身做起,才能发挥出上行下效的强大示范效应,以良好的党风促进和带动政风民风转变,汇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

 

个人理论文章:政治局带头转作风奏响群众路线“最强音”

中央政治局22日至25日召开专门会议,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会议认为,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务之急在于解决各类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打响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的攻坚战。党中央把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加强党的建设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净化党内风气,维护党群干群关系的坚强决心。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的时代最强音,无疑会给即将在各地铺开的作风转变注入一剂“强心针”,吃下一颗“定心丸”,使大家提振了信心,明确了方向。

毋庸讳言,转作风重在上行下效。只有每一级领导干部都能切实担负起责任,树立“从我抓起、从现在抓起”的思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中央有关作风规定的精神贯彻落实下去,形成“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抓”的可喜局面,才能真正走出“干打雷不下雨”,或“三分钟热度”的怪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群众观、荣辱观和作风观,对道德失守、行为失范、工作失职现象起到足够的警示和震慑作用,群众的怨言才会少一点,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每一级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是作风的承载者,转作风的践行者。可以说,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党员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问题上,没有“局外人”,转作风责任重大,影响深远。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从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到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做了很好的表率。今后,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研究各自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不断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建章立制,完善措施,圆满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对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的总任务和总要求。

个人理论文章:作风建设从提高党性修养抓起(观点)

自觉接受监督,既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实际检验,也是锤炼作风的有效途径。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正。加强作风建设,最根本的要从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抓起。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把党性修养自觉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持之以恒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真正把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落到实处。具体地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见成效。

在加强理论修养上见成效。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应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重点,深入理解,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在学习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中,准确把握精髓要义,弄清内在联系,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层次;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信仰,转化为统筹谋划、开展工作的思路办法,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在提升思想境界上见成效。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历练逐步形成的。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注重加强思想修养,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我们一定要把加强思想修养的过程作为强化党性、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过程,坚定理想信念。一旦理想信念动摇,就会思想空虚,导致政治上蜕变、生活上腐化。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修养,胸怀远大理想,端正人生追求,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自觉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在履职尽责上见成效。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勤奋工作,是党员干部起码的党性要求和职业操守。应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内不愧心;经常对照上级要求和本级职责规定,查根源、找不足、补短板;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一流标准和精品意识,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理念,摒弃陈规陋习,破解发展难题,用新招、谋新路、创新绩。

在遵纪守法上见成效。加强党性修养,很重要的一条是养成自觉学习法纪、遵守法纪、执行法纪、维护法纪的良好习惯。要熟知法规纪律,认真学习法规制度和党的纪律条文,熟悉原则要求,领会精髓要义;特别是深入学习《党章》,认真检查规范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党性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强化法纪观念,充分认清党纪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认清违法乱纪的严重后果,切实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自觉接受监督,既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实际检验,也是锤炼作风的有效途径。广大党员干部应对组织、群众的监督主动配合、虚心接受,尤其是在组织生活中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群众意见,勇于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个人理论文章: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全党上下出现一股新风正气。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转变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抓、经常抓,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明确党性教育这个根本。干部作风不正,归根到底是党性不强造成的。加强作风建设,应把党性教育作为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一是深入开展世界观和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二是加强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每个胜利都离不开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今天加强作风建设,尤其需要继承和运用这个“传家宝”。应把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三是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不仅活动方案的安排要突出作风建设要求,载体设计也要突出作风建设内容,效果检验更要突出作风建设标准。

把握联系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改进作风,最重要的就是把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应按照中央要求,出台相关细则,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办法作出详细规定,推动领导干部真正深入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及时了解民意,准确摸清实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点:见“真群众”,要求地方不能“导演”,不能搞“培训”;摸真情况,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应明确联系群众的刚性要求。比如,开展蹲点调研既要有时间要求,又要有内容要求;结对帮扶既要有具体帮扶对象,又要有明确的帮扶方式。应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湖南省已连续10多年不间断地开展“双联”(机关部门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建设和扶贫工作,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强化选人用人这个导向。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党风。干部考评应坚持作风标准。在考评内容上,把作风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意在考评中的权重,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考评方法上,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和创新,切实将干部作风情况考准考实。去年,湖南省在省管干部年度考核中增加了谈话环节,重点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收到了很好效果。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构建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机制,着力构建奖优罚劣、开门改作风的常态机制。坚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老百姓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重视选拔那些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对那些敢作敢为、勇于开拓而得罪人的干部,即使票数不太高也要大胆选用;对那些当“老好人”四面讨好、混日子占位子的干部,即使票数上去了也不能使用。

抓好制度落实这个关键。当前,中央和地方抓作风建设的制度较为完善,关键是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应坚持领导带头,探索建立作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项述职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既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又负责抓好分管部门的制度落实,形成抓作风建设的持久推动力;抓好制度公开,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和细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有的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把制度落实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群众评判,积极探索机关作风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办法,引入作风建设群众评判机制,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加强专项督查,既打“苍蝇”又打“老虎”,对那些作风不实不正、群众意见突出的干部,不管级别多高都要严厉查处,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

 

个人理论文章:提高思想理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我们应站在履行党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规律、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思想理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把思想理论建设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政实践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提高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党的思想理论只有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掌握和贯彻落实,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思想理论是执政党极其重要的执政资源,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为了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治国理政、服务人民的水平;而思想理论建设能力也是执政党最重要的执政能力之一。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全党思想理论水平。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伟大使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

研究和把握思想理论建设的规律和特征,不断完善和大力传播党的思想理论。党的思想理论除了系统性和科学性,还具有开放性、普遍性等特征。开放性是指党的思想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能够不断吸纳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以不断增强生命力。普遍性是指党的思想理论所包含的价值应同人类美好的理念和价值相统一,并能够引领人们对美好价值的追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历史的、具体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思想理论必须同其政治、经济发展同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前沿,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汲取世界思想文化的先进成分,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广为传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自己的东西。所以,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能力和水平,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不断贴近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生产生活实践,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自觉认同和接受。这就需要把理论化、系统化、抽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使之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能力和水平,应使党的思想理论在引领、规范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过程中为人民群众所普遍认同,把各种社会群体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发挥党的思想理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传播提供有力保障。党员干部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主体,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党的思想理论的传播者。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能力和水平,说到底要提高党员干部在思想理论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同时,通过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实际行动传播党的思想理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个人理论文章: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学习十八大报告贯彻十八大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一个政党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但可以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而且可以转化为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革命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生产恢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落后面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和重要法宝。

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潜能,让一切创造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能够把各种力量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战斗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永不僵化、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奋发有为”的基本内涵

奋发有为是一种积极向上、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

解放思想,就是敢于打破僵化、教条、保守的思想观念。我们党历来重视解放思想,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

改革创新,就是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关键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力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求真务实,就是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我们党的历史看,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讲空话套话,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抓落实中。

艰苦奋斗,就是始终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经过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风险。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且结合新的形势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以务实举措和具体行动保持“奋发有为”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8500多万党员、400多万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来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既十分重要,又非常不易。目前,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安逸、贪污腐化,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的现象。应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切实的行动,使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应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重要保证。应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差额选举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等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把那些政治坚定、品德高尚、能力突出、作风正派、群众公认的干部用起来,让那些品德低下、能力平庸、不干实事、缺乏担当、作风漂浮的干部没有市场;全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扩大公开选拔范围,努力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培养选拔那些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的精神状态说到底是党的作风问题,是党的作风的具体体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重要举措。应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多干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下决心改进会风文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个人理论文章:积极开拓群众工作新战场(新论)

网络上实事求是反映的问题,都是对基层实际的折射。在互联网的众声喧哗中,各级干部还得把双脚踏进真实的泥泞大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七一”之际,中央再提群众路线,令人感奋。

我们党历来把群众路线作为执政之本。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时候规定领导干部必须抽出一定时间下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刘少奇同志1961年回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周恩来、陈云、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十分重视深入基层“识民情、接地气”,强调把决策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的基础之上。

今天的群众工作,面临着比当年更为复杂的环境。一方面,群众的权利意识和利益敏感不断提升,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另一方面,长期执政带来的惰性,令一些党员干部对基层情况和百姓诉求比较陌生,思想感情上也有隔膜。今天践行群众路线,既需要领导干部勤走基层、脚上有泥,俯下身去察民情,也需要适应新的变化,不断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

信息技术的进步,构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空间,那就是互联网。5.64亿网民,每天在网上交流生活感悟,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评论。巨大的网络空间中,既有百姓直抒胸臆的观点表达、情况反映,也有大量情绪宣泄和爆料吐槽,甚至还存在一些无中生有的流言和臆想。如果对互联网的了解和管理跟不上,不能主动及时回应网上舆论,匿名发帖的互联网,很容易成为负面情绪的垃圾箱,对公共治理和社会秩序形成消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党政部门主动前进到网络“自媒体”,在网上宣传诠释决策思路,监测和吸纳网民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利于让党和政府的主张与网络舆论形成共振,促进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从而牢牢把握互联网治理乃至社会治理的主动权。

湖南省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红网,现已在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都开通了分站。通过红网“问政湖南”栏目,已有近300位省直厅局、市州和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主动认领办理网友留言,初步实现属地群众诉求在属地网上表达和解决。红网互动性栏目《百姓呼声》已累计为全省网民提供各类咨询与服务13万余次,协调监督解决群众问题5.2万个。

娄底市有网友发帖反映,中心城区小学有的班级学生人数超过了80人,最多的甚至超过100人。市委书记龚武生看到帖子后,立即进行专题调研,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措施,新增学位3.29万个,使“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老百姓惦记的往往只是某些利益诉求个案,领导干部如果都能像这样触觉敏感,及时关注群众诉求,就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

13亿中国人中,在网上经常设置议程的只是少数人。网络舆论既体现真实的利益诉求,也可能是夸大其词的表达。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养成单靠鼠标察民情的习惯,还得靠基层一线的社会调查,校正网络舆论的偏差。对于网络舆论,需要一番沙里淘金的功夫,构建一套科学的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机制。从根本上说,网络上实事求是反映的问题,都来自于现实生活,是对基层实际的折射。因此,在互联网的众声喧哗中,各级干部最终还得把双脚踏进真实的泥泞大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真实了解社情民意,真切感知百姓心声,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今天,全国已有17万家政务微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报纷纷开通法人微博,政务微信也开始普及,初步奠定了互联网上官方舆论的格局。心中装着群众,统筹网上网下,实现公共治理与广大网民的同频共振,我们就能实现互联网的趋利避害,不断凝聚和释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