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勠力同行 | 学院驻村工作纪实
延寿县玉河镇长安村是典型的脱困村,村人口较多,人均耕地有限。学院驻村干部李海煌、熊图南、丁泽明有幸成为乡村振兴历程的参与者、亲历者,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以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刻理解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发挥党建铸魂、技能帮扶、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作用,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快适应环境,转换工作角色。驻村工作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工作内容,都与过去的经历大相径庭。刚到村里时,既要面对卫生条件差、自己解决取暖等生活难题,还要克服不清楚驻村工作精准要求、对村基本情况不掌握以及在与村“两委”工作磨合、协调中的困难。驻村干部,积极向前任队长和其他工作队的老队长请教,熟悉业务知识;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倾心交谈,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和诉求,短时间内就进入工作角色,提高了工作质效,真正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始终是驻村工作队的第一要务。工作队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村里建立第一议题制度,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的执行,强化制度落实,促进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行。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采取“四议两公开”制度进行集体讨论研究,达成共识。设立村务公开栏,把村里大小事情一律张榜公布。将村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打消群众的疑虑,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培育主导产业,带动村民致富。长安村村集体收入渠道少、收入低、产业带动性差,仅有光伏电站收益、新增资源缴费、农机出租三个方面。村民的农副产品都是以最原始状态进行销售,经营粗放,无法创造更高利润,抗风险性差。针对上述情况,工作队与村“两委”认真研究制定了长安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是以村集体合作社为载体,注册商标,以代加工为主,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进和谐稳定,建设美丽乡村。制定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发布倡议书,戒除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赌博等陋习。鼓励、带领村民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扭秧歌、歌咏比赛等文娱活动;举办了“庆春耕结束,喜迎端午”台球比赛;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受到大家欢迎。通过加强网格化管理,督促其履行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职责,实施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及时解决矛盾、问题,做到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推行积分制,组织村民积极参加村内事务管理,激励村民摒弃陋习,创造新风尚。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驻村以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效愈发突出,帮扶作用愈发凸显,长安村党组织更强了,和美乡村初见成效、乡村发展生机勃勃、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更美好的前景展现在长安村干部群众面前。